花粉季过敏多发抗过敏用药需求持续走高
“水泥封鼻”、眼睛红肿、耳内瘙痒……春天来了,扑面而来的花粉使众多过敏患者秒变“脆皮人士”。随着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攀升,人们对抗过敏药物的需求愈加迫切。数据显示,今年3月以来,全国整体抗过敏用药需求持续走高。
花粉季过敏症高发
每到春季,过敏是被经常提起的话题。有过敏患者打趣地表示:“喷嚏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,随风潜入夜,花粉细无声。”
柏科、榆科、悬铃木科、桦木科、杨柳科等树木花粉,是春季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和内蒙古地区的主要花粉过敏原。此外,北方地区的花粉过敏原还有夏季的禾本植物花粉,以及秋季的大籽蒿、灰藜草、豚草、葎草等杂草花粉。
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的研究表明,由于花粉在空气中飘散的特点,我国北方地区花粉的浓度显著高于南方,花粉诱发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可达18.5%以上。花粉传播受气温、降水等气象因素影响较大,也受城区热岛效应和风向等影响,同时期的花粉浓度呈现城区比郊区高的特点。
过敏性疾病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息息相关,当今人们长期室内工作生活、饮食结构改变、户外活动减少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,更容易引起过敏。根据《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》(简称《指南》),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鼻病,影响全世界10%至20%的人口,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。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近2.5亿。另外,《指南》指出,40%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合并支气管哮喘,在有鼻部症状的同时还可伴喘鸣、咳嗽、气急、胸闷等肺部症状。
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樊长娥说,相较于成人,青少年过敏性鼻炎更容易伴发鼻窦炎、中耳炎、咳嗽甚至哮喘,常出现病情易反复、迁延不愈等特点。
抗过敏用药需求持续走高
看似微不足道,但实际上过敏性疾病已被列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。世界变态反应组织白皮书估计,全球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为10%至40%,其中包括3亿支气管哮喘患者、4亿过敏性鼻炎患者、2亿至2.5亿食物过敏症患者、1.5亿药物过敏患者,以及众多的结膜炎、血管神经性水肿、湿疹、荨麻疹等病症患者。
近年来,过敏性疾病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迅速增加。头豹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研报指出,2019年至2023年,我国过敏性疾病行业市场规模由383.82亿元增长至452.27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4.19%,预计2024年至2028年,市场规模将由511.28亿元增长至778.74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11.09%。
随着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攀升,患者对于抗过敏药物的需求愈加迫切。数据显示,近段时间,全国整体抗过敏用药需求正在持续走高。
美团买药日前发布的《早春过敏季健康指数前瞻》显示,3月以来,过敏相关中医问诊用户增长近40%,药物方面,抗过敏药品氯雷他定跃居平台热销药品榜前十名,盐酸西替利嗪片、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的销量也位居前列。
阿里健康大药房数据显示,从3月中下旬以来,全国过敏用药需求持续走高,北京相关药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330%。从地域来看,北京领衔全国过敏用药需求榜单第一,此外,广州、深圳、佛山、杭州、上海等地也进入增长期。
而据叮当快药方面的统计,近两周,北京地区过敏药品搜索量环比增长83.35%,相关药品销量环比增长80.27%,呈现显著季节性特征,氯雷他定成夜间下单量最高的过敏药品,鼻过敏用药单量是眼过敏用药单量的1.8倍。
多管齐下防治过敏
避免接触过敏原,是预防过敏的重要方法。记者了解到,北方多个地方的相关部门已积极采取措施,提醒过敏患者做好预防,同时从源头减少致敏花粉浓度。
目前,多地开展了花粉浓度监测,定期发布花粉过敏气象指数。为从源头减少致敏花粉浓度,北方多地优化调整城市绿化树种,对重点地区易致敏树种进行更新替换。例如北京市修订了《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》,删除了刺柏属植物,将易造成花粉过敏的刺柏属逐步替换为白鹃梅属等优良乡土树种。科研单位已开展花粉治理科技攻关,选育无粉或少花粉植物品种。在内蒙古,多地在防沙治沙中不再使用易致敏的蒿属类植物。呼和浩特市还制定了《呼和浩特市高致敏蒿属植物治理实施方案》,对城区的蒿草和其他杂草进行清理、割除。
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表示,在过敏季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,鼻部过敏症状较轻时,可使用鼻用药物治疗,症状较重要及时就医,根据医嘱服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。对于明确而严重的花粉过敏患者,建议根据医嘱在花粉季到来前两周开始用药,以及时控制住症状,一般用药需持续至花粉季结束。
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莹呼吁,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变态反应科,及时开展过敏原检测和肺功能检查,推广特异性诊断和脱敏治疗;同时建立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慢病门诊管理机制,将相关检查、用药和脱敏疗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,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和全程化的治疗,降低疾病发作频率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