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—2026年》发布
31日,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《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新闻发布会上,该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朱桂表示,标准决定质量,“标准化”不仅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看中医、用中药的风险,也有助于“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”。
朱桂表示,当前,我国已有3000多项中医药标准。此次《行动计划》坚持统筹协调、需求导向、质量优先、应用为本的原则,扬优势、补短板、激活力,部署20项具体任务及25项专栏任务,对现有标准体系再“升级”,是今后一段时间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行动指南。
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,《行动计划》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。朱桂介绍,一是优化中医药标准体系总体布局。《行动计划》要求围绕中医、中西医结合、针灸、少数民族医药等,制定与颁布《中医药标准体系表》,建立中医药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项目库,明确中医药标准制定的优先级。
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中医药标准供给。坚持需求导向和质量优先原则,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对标准提出的需求,在中医健康服务、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、中医药信息化、智能化等领域,开展重点领域标准的制修订。
三是推动中医药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。夯实中医药标准科研基础,利用科技创新助推标准水平提升,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方法、原理创新,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转型,不断提升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程度。同时,还要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。
会上,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,当前我国中医药标准体系构建已初步完成,接下来要推进标准由数量规模转向质量效益。要完善标准体系的框架,持续优化中医药标准结构,提升高质量标准的供给效率。同时,加大对中医药标准制修订力度。标准也要不断与时俱进,中医药的标准制定要和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,要健全标准制定机制、重视标准应用等。
“相信在标准引领下,‘中华瑰宝’将焕发璀璨光芒。”张伯礼说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